許廑父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許廑父
棄疾、一ān
廑父、顏五郎、懺情室主
出生許與澂
1891年
 清朝浙江蕭山浦沿許家裏村
逝世1953年(61—62歲)
 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杭州
職業小說家
國籍 清朝(1891-1911)
 中華民國(1912-1928)
 中華民國(1928-1949)
 中華人民共和國(1949-1953)

許廑父(1891年—1953年[1]),名與澂棄疾,又字ān廑父,別署顏五郎懺情室主齋號清風明月廬浙江蕭山浦沿許家裏村人,中國小說家,「鴛鴦蝴蝶派」作家[2][3][4]。與蔡東藩為同鄉兼好友[5]

生平[編輯]

幼入私塾,曾就讀於杭州宗文中學上海中國公學。1920年,為粵督莫榮新的秘書,後到上海,由《民權報》主編何海鳴推薦,靠寫作為生,在文壇初露頭角,尤以《八仙得道傳》出名。其作品多以言情小說為主[1]。他行文迅速,一個晚上,能寫數千言,甚至萬言,所以有人稱他為「許一萬[1][5]。為上海會文堂書局的特約撰稿人,後又主編《小說日報》[1][3]

1929年受會文堂書局之邀,續編蔡東藩未盡的《民國通俗演義》後四十回[1][5]。該書附載有許廑父的短序[5]

據短序所述,可知蔡東藩當時尚在世,因晚年衰頹不能執筆而由許氏代筆[5]。1930年返杭州就任《東南日報》副主編。1931年浙江商學社成立,許接辦《浙江商報》。抗戰時期,曾任浙江茶葉運銷處主任,浙江省建設廳廳長秘書等職[1]

晚年寓居杭州,擔任《東南日報》的副刊《小築》主編[5];1953年病逝於杭州[1]

軼事[編輯]

許廑父善烹調,擅長做煮牛肉,當時其友戲稱他的牛肉為「許制牛肉」。文人徐卓呆也擅烹製牛肉,自認為徐制牛肉勝於許制,許廑父不服氣,又將牛肉特別加工來宴請賓客,受到其朋好的讚許[5]

許廑父愛看戲、聽戲,經常出入歌場,曾著有記載其戲曲見聞的《舞榭余聞》[5]

許廑父與徐枕亞為好友,徐枕亞開辦清華書局,許經常邀徐枕亞喝酒。一次兩人都有醉意,看到書局門前有一輛人力車,許廑父對徐枕亞說:「您權為座客,我來拉車,繞行附近一周如何?」徐枕亞不加考慮,隨即同意,許廑父拉車兜了一圈後,車驟然停止,徐枕亞幾乎從車上摔下。二人自認因不懂力學原理而鬧了笑話:「處處都是學問:拉人力車,也不容小覷哩。」徐枕亞後開辦《小說日報》,許廑父為助理編輯。徐枕亞仿照19世紀晚清魏子安小說花月痕》撰寫《刻骨相恩記》,分上下二集。上集出版後,下集遲遲未曾著筆,許廑父遂為之代作。後許廑父索性又寫了一本小說《燕雁離魂記》,刊載其上[5]

許廑父曾居住於滬西白克路。一次,有一個文盲老大娘請許廑父代寫一信,說:「這封信是寫給寧波同鄉的,不知道許先生能不能寫寧波字?」許廑父聽了大笑,連連點頭說:「能!能!」頃刻寫就,交給老大娘,老大娘一再稱述:「許先生真是個才子,什麼地方的字都能寫。」許廑父聽後又大笑[5]

著作[編輯]

許廑父著述很多,包括《心印》、《鵑淚》、《今水滸》、《如意珠》、《七星游》、《營聲譜》、《武林秋》、《恨之胎》、《碧海精禽》、《滬江風月傳》、《情海風花錄》、《十年夢影錄》、《兒女金鑒錄》、《蓮心萱淚錄》、《南國佳人傳》、 《歷代劍俠傳》、《中國女海盜》、《上海近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、《清風明月廬筆記》、《九章文解》、《論語新解》等[1][5]

參考資料[編輯]

  1. ^ 1.0 1.1 1.2 1.3 1.4 1.5 1.6 1.7 浙江省人物誌編纂委員會. 浙江省人物志. 浙江人民出版社. 2005. ISBN 7-213-02262-8. 
  2. ^ 馬良春; 李福田. 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四卷. 天津人民出版社. 1991. ISBN 7-201-00750-5. 
  3. ^ 3.0 3.1 林呂建.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. 浙江大學出版社. 2013. ISBN 978-7-308-10790-7. 
  4. ^ 王榮華. 上海大辞典·下册. 上海辭書出版社. 2013. ISBN 978-7-5326-2330-3. 
  5. ^ 5.00 5.01 5.02 5.03 5.04 5.05 5.06 5.07 5.08 5.09 5.10 鄭逸梅. 续写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的许廑父. 瞭望周刊. 1986, 15.